結婚前......
忘了是Kudo還是我,第一次在書局看到這本書時,
就興致高昂地推薦給對方看!
然後當我們兩個在書局裡看完這本書後,
就因為很喜愛,所以買下了它,回家細細品味。
書本的內容其實就是書名的延伸,但是沒有太多教條式的宣揚,
(個人私心認為比政府之前砸大錢徵口號來得有意義)
多半是作者從在家自己帶兩個小孩的生活經驗說起,
所以閱讀起來一點都不艱深,有種精彩到想一口氣看完的感覺!
書籍內的大標題分為:
您不生,誰該生呢?
從一開始婦產科醫師問一個母親問題做開端,是相當好的立意,
因為"婦產科醫師"跟自己沒有太多的利益關係,又是個專業人員,
很能夠讓自己好好地回過頭來思考這個問題!
因為生或不生,是自己人生的規劃,就像面對結不結婚這個議題一樣,
太親近或是太身邊的人關心,會有很沉重的壓力,
但是那些自以為很了解我們卻不太熟的人頻頻詢問,
也實在是很煩人卻得撐笑臉應付,更是討厭。
所以最好的就是自己靜下心來思索這個問題,和最關切的另一半討論,
什麼都不要顧忌,包括孩子的性別或是家裡的經濟(除非真的窮到已經要露宿街頭了!),
只要好好地問自己,一個家的理想藍圖到底是什麼樣子?
(對我而言,孩子是生命很重要的一角,
所以我決定生小孩,而不只是養寵物來填補這個缺塊,
因為我知道唯有養育孩子,我才能夠重溫那些被自己遺忘的年幼時光。)
要生兩個孩子的18個理由
說真的,沒有人知道到底孩子需不需要手足?!
但是我想說說自己記憶很深刻的一件事--
在年幼到我自己都忘了是幾歲的時候,我和哥哥是一同寄住在外婆家的,
常常和鄰居家的一對兄弟四處挖掘新玩法,
那時我們自創一種"滴滴樂"的遊戲,就是撿廟裡裝大把香的那種長長的塑膠袋,
然後點火融化它,再用那一滴滴滾燙的溶液在地上寫字或是封鎖螞蟻,
而那對兄弟中的弟弟其實不太喜歡我這個小跟屁蟲,
所以故意把熱熱的滴滴溶液往我身上甩過來,雖然我閃開了,
但是免不了手背上還是被滴到了,再加上被嚇到,就大哭了起來!
哥哥看到,馬上衝過去搶下他手上的"兇器",
本來還握拳要打他的,只是被對方的哥哥阻止了~
後來我哥為了安撫我,還自掏腰包去雜貨店買了糖果給我吃,
並且好幾天都拒絕跟那對鄰居兄弟玩,以示抗議!
(每每回想,總有種"這就是我的哥哥啊!"的感動,
手足之愛不是放在嘴巴說說,而是一種在關鍵時刻,
你就是知道,他是會挺你的~)
雖然我跟哥哥因為年齡只有三歲的短短差距,時常有爭執,也會打架,
但是我真的很感謝我的父母沒有讓我成為獨生女!
(話說,應該是感謝他們願意生下我來跟哥哥成為手足XD)
童年裡,因為有哥哥,所以我有很多美好的記憶,
儘管是爭奪物品,那也全是因為有哥哥的存在,
才顯得物品有爭奪的重要性與樂趣;
當然幫孩子找玩伴或是父母自己當玩伴,也可以稍稍彌補,
但是,有時候,孩子玩的樂趣父母不一定會理解,
而不是手足的玩伴,總是缺了點可以二十四小時陪伴的親密感。
您願意,辭職回家,帶孩子嗎?
我懂,現代的家庭經濟壓力很大~
我跟老公都不是所謂的富二代,凡事都得靠自己的雙手賺,
但是我還是辭職在家帶小孩了!
不是因為有錢,也不是沒人可以幫忙帶小孩,
單純為了我們都還天真的能夠作夢,所以想在孩子願意停留在我們身邊的時刻,
好好享受我們身為父母的保存期限!
我很認同書裡面說的~
"孩子能有媽媽的陪伴,是最幸福的事。
誰最幸福?孩子嗎?不!是媽媽最幸福。"
很多親戚朋友都不太支持辭職回家帶小孩這件事,
大家都說孩子現在還小,誰帶都沒關係,長大了他也忘光了,
反正最後他還是會知道誰是爸爸?誰是媽媽?
但是,對我來說這不是重點!
任何人都可以取代我照顧孩子的角色,
可是沒有人能夠完整地幫我在腦海裡記錄孩子的點滴成長;
我不想透過別人告訴我,孩子會翻身了!會爬了!會走路了!會叫人了!
這樣一點都不好,我們生了孩子,就是想好好地享受當爸媽的感覺,
不管孩子高興或是哭泣,健康或是生病,
我們都想陪在他的身邊,因為我們是他的爸媽,我們有責任。
但是就像老公說的,我們認同彼此的家庭觀,
卻不代表所有身邊的人都能夠認同,所以我們就不再多開口解釋些什麼,
因為多半詢問者都不是為了瞭解我們,而是為了反駁我們XD
只能說我們自己帶小孩,從來都不是期待孩子記得些什麼,
而是希望我們年老時,對孩子的記憶能夠多些什麼。
(不過還是得強調辭不辭職不代表愛孩子多寡,
重點是願意花時間在孩子身上!
因為我始終相信,你花多少時間在孩子身上,
總有一天,在孩子身上妳一定看的到回報。)
如何兄弟不鬩牆?
有哪個家庭裡面手足永遠不爭吵的嗎?
(我想就算是有,那一定是年齡差距太大,連吵都吵不起來)
所以我覺得,父母只要做好中立者的角色,
反正孩子們自己怎麼吵起起來的,就讓他們討論怎麼解決結束,
秉持著一個原則:"動口不動手"!
先動手的人就是輸,回手的也是輸,
我想孩子們多半都能自己處理,父母親介入總是會讓事情變複雜,
因為爭吵就不再單純,常常會演變成爭寵@@
(通用於手足相處之間的任何時期,不管小時候還是長大,
多半父母親介入,都會拉長手足之間爭吵後的復合時間。)
至少我跟哥哥小時候吵完也是很快就和好了,
不過如果爸媽介入,我就會倔強起來,因為心裡會很不是滋味XD
整體來說,我也不擔心孩子們長大後彼此感情好不好,
因為在我認知裡,這不在我的管轄範圍內,
孩子長大了,就會被更多的外力或是環境所影響,
要求手足間感情多和睦,也不是父母說了算,
所以我愛我的孩子們,但是不期待他們要很愛彼此,
只希望有一天,我或者老公生病時,
他們有個彼此相互討論的伴,知道自己並不孤單,那就夠了!
個人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很高,
因為當我生完孩子,也自己辭職在家帶小孩之後,
再回過頭來看這本書,並沒有後悔過自己做這樣的決定!
也很高興最初在我猶豫不決時,老公一再地跟我提起這本書,
要我好好地再重新閱讀一次,這才更堅定了我的意念;
姑且不論是不是每個父母都有意願辭職回家帶小孩?
可是在這本書裡,同時能夠學習到很多很棒的教養理念,
所以非常推薦給大家
看完這篇文章,或許你/妳會想更了解作者?!
汪培珽的部落格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WANGPEITING